水泥制品加工方法与工艺(玉林水泥盖板批发、玉林水泥隔热板批发)1、扎筋 ⑴公称内径小于等于1000mm的管子,宜采用单层配筋(有特殊要求的除外),配筋位置在距管内壁2/5处,公称内径大于1000mm的管子应采用双层配筋。 ⑵纵向钢筋直径不得小于3mm,其根数不得少于6根,手绑骨架的纵向钢筋环向间距不得大于300mm,滚焊骨架的纵向钢筋环向间距不得大于400mm。 ⑶环向钢筋间距不得大于150mm,并不得大于管壁厚的3倍,钢筋直径不得小于3mm,钢筋骨架的两端均应密缠1-2环。 ⑷钢筋骨架要有足够的刚度,接点牢固、不松散、不塌、倾斜,无明显的扭曲变形和大小头现象,在运输骨架、装模及成型管子过程中,能保持其整体性。 ⑸钢筋骨架各部尺寸允许偏差:直径±5mm;长度-10mm;环数+1环;螺距±5mm(连续10环平均值)。 ⑹手工绑扎钢筋骨架: ①绑扎应在专用成型机架上进行,纵向钢筋应预先调直,定长切断;环向钢筋不应有扭曲,并应配制一定环数的斜向钢筋。 ②采用20号~22号镀锌铁丝或火烧丝绑扎,所有环向钢筋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绑扎固定,漏绑率﹤2%,沿纵向钢筋长度排列的绑扣应呈正反向交叉形式。 具体产品的配筋尺寸见附表“钢筋配筋表” 2、装模 装模前,先清除管模上附粘的废料,清扫模内废料后进行刷油。管模经刷油后放入钢筋,要求放钢筋时轻缓落入,并不得敲打,对注浆管修筑注浆孔时,不得剪碰到纵向钢筋;采用一定的方法(如限位)防止F管钢套环移位。 当钢筋骨架的外径偏大时,导致上、下两部管模无法接,可以按杠杆原理进行螺丝的拧紧,并保持两块模的接口无缝口,不致使产品脱模后的漏浆。 3、备料 ①水泥标号不得低于42.5,石子应满足5-31.5连续粒级级配,其最大粒级不得大于管壁厚度的1/3,并不得大于环向钢筋净距的3/4;细集料采用硬质中砂,细度模数Mx为2.3-3.0之间。备料时必须以各种强度等级为基础。 ②备料过程中,必须分清各个料仓,严禁不同原料混乱堆放。 4、搅拌 搅拌过程为产品实现的关键过程。 搅拌开始前必须弄清配比,混凝土原材料必须经过称重计量,计量允许误差:水泥、水±2%;黄砂、石子±3%。 各种强度等级的配合比: 砼强度 等级 产品品种 水泥标号 水泥:黄砂:石子:水 C35 排水管、PH管 42.5 1:2.03:3.05:0.42 C40 F型、T型管 42.5 1:1.75:2.62:0.38 注:石子规格为两级级配,其含水量为0.5%~2%;黄砂细度模数Mx为2.8,其含水量为4%~15%。 搅拌用水采用自来水,搅拌时间不得低于2分钟/次,搅拌不同混凝土时,搅拌机应清理干净,混凝土随拌随用,停放时间不得超过初凝时间:春秋季时,砼停放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;夏季不得超过45分钟;冬季不得超过90分钟。第一次搅拌混凝土时,搅拌机应先充分湿润,并按配比量增加水泥和黄砂用量10%。首次搅拌时,做好《搅拌检验记录》,过程中必须要作好抽查记录,下班前必须打印好《物料消耗表》。 送料员往车间送料时,必须确定料斗内混凝土能及时用完,否则不予卸料。严禁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混乱堆放! 5、制管 制管过程为产品实现的关键过程。 ①管模上机: 管模中心线应对准辊轴,缓慢平稳套入,防止管模及风装钢筋骨架和门架、辊轴相互碰撞与刮蹭;关闭悬辊机门架并锁紧后,方可将模型轻落到辊轴上。 ②喂料与辊压: 管径在φ600mm以下,自前端距管口约25-30cm处依次喂到管口(另一端同),以保证两口辊压成型后,由前端(操作端)往后一次性喂料成熟辊压成型管身;管径在φ600mm以上,先均匀将料铺至管壁厚的2/3处,以稳定钢筋,然后重复上述喂料程序。喂料时,控制料流均匀,连续无间断或进退一次完成,不前后往返,不断续补料,避免混凝土在管内堆积,以克服管模因局部偏厚而跳动,防止由此造成管壁混凝土开裂、塌落和钢筋骨架受力不均匀而露筋。 ③悬辊转速(见附表2) ④净辊成型 净辊时间不要过长,一般料喂高速旋转3-5分钟停机,同时向管内抛洒细砂,以防止混凝土粘辊轴,造成管壁塌料。管内壁混凝土不平时,可向管内均匀喷洒水花(不可过多)。管模退出辊轴时同上机一样,避免碰撞。 成型后,观察内壁成型情况,如有露筋、塌落、麻面、鱼鳞状翘起等现象,及时用1:2水泥砂浆抹平压实,采用专用工具清除档圈上的残余剩料,超厚部位 及时处理,防止飞边的产生。所有缺陷在蒸养前修补好,并在管内标识生产日期、编号及管种等,同时做好悬辊成型的记录。 6、蒸养 蒸养过程为产品实现的关键过程。 ①预养期:预养时间不短于0.5小时,养护池内的温度:普通水泥不高于40℃,矿渣水泥不高于45℃。 ②升温期:升温温度不宜超过50℃/小时。 ③恒温期:普通水泥不应高于95℃,矿渣水泥不应高于100℃,恒温时间不短于1个小时。 ④降温期:降温速度不大于50℃/小时,控制脱模前管子与环境之间温差不大于50℃ 养护过程中,每小时测定温度一次,并根据测温结果调整蒸气量。 7、脱模 ①蒸气养护结束,确认管体混凝土已达到规定的脱模强度后方可脱模。脱模强度的确定以管子在脱模中不会发生结构和外观损坏,并满足吊运强度要求为准。 ②脱模过程中,应采取防护措施和正确的卸模操作及吊运方式,防止管体结构和外观损伤。 8、检验 产品实现后的检验应执行《产品检验规程》,同时作好标记。 9、堆放贮存 管子应接口型式、规格及生产顺序分批堆放,堆放场地应平整。 10、出厂 出厂前管内(外)必须有检验合格标识。根据用户要求,可用草绳或软织物包扎管子两端,以防碰撞。
|